2015年10月,“转化的生机”民艺主题活动第一次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上亮相,以“民艺论坛+手工体验坊+民艺设计展”的活动模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今年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与蜗牛民艺工作室联合中华网,将于2016年10月1日至7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办第二届“民艺转化的生机”主题系列活动,旨在更广泛地发动起民艺传承领域更多的生力军,包括青年艺术家、设计师、民艺爱好者、社会公众人物等一起投身到发掘、保护和传承民艺的行动中来。 今年我们将带来“民艺:转化的生机”、“夏布新生”、“地区活化与共建”三场研讨会,并还将举办“相信青年的力量”民艺传承征集计划优秀方案陈述会。此外还力邀二十多位参展方特设“最美民艺生活展”、“百麻屋 · 夏布新生展”,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也将开放9个特色馆藏展厅。同时11个民艺体验工坊也将在活动期间展开。这将是一场充满活力与丰富体验的民艺之旅。 = 特别提示 10月3日周一闭馆 = 由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蜗牛民艺工作室共同主办,中华网联合主办的“相信青年的力量”——民艺传承方案征集计划从9月1日开始,截止到9月22日,短短三周时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职业的参赛者,收到方案共计超过50个,并且还不断有新方案参与征集。这其中涵盖了青年设计师、手艺工作室和学生团体等青年力量。 活动中,我们从设计类、考察类、传播类、综合类四方面展开方案征集,收到包括戏曲、染织、烧制、刺绣、绘画、武术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民艺传承方案。并将在本次设计周民艺主题系列活动中邀请优秀传承方案代表来现场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与思考。 去年的民艺体验工坊成为我们最受大众欢迎的品牌活动,今年除了继续邀请将巧凤手工、偶得雕版印刷工坊、拙朴工舍夏布纺织外,又新增加了尚逸工坊带来的安徽制墨、制笔、制砚体验,玺室朴堂的草木染艺,至简自然的手工竹编,梅南茶艺的炒茶体验,雅音欣赏带来的昆曲讲座与脸谱绘制体验,安顺地戏面具制作与互动,侠友太极教学、东方撒艺的花艺表演,共11个工作坊,近二十项丰富的体验活动,我们还将特别在10月2日为兰考留守儿童准备专场民艺工坊,传递公益之心。 这又将是一场从眼到手,从手到心的民艺体验,领公众以切肤之感领略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 详细安排以及报名方法将在近期推送 ~人数有限、报名火爆!请密切关注蜗牛公众号哦~ 经历近一年的筹备,非盈利机构《民艺传习馆》2015年5月28日在安仁古镇正式挂牌。秉持“传技艺,习人文”运作理念,培育民艺工坊品牌,改良民艺产品,改善民艺生态。探索、传播“民艺新生”人文经营之道。 目前有十三个手作工坊联动开展工作。每个工坊皆具独特的民间技艺传习,有各自的创意产品。馆内开展各种民艺体验活动百余次,接待各地参与者四千余人。一六年度计划民艺体验、培训常态化并尽力实施民艺工坊推广之《百工计划》,期望各种社会资源协力,铺当世功,开后续业。 本次安仁民艺传习馆也将邀请六家品牌工坊带来他们的优秀作品。 “不然otherwise”是由设计师周靖和魏雨姝创立的独立设计品牌,提供环保优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活用品。希望可以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掘一些美好的事物。 以木为主要载体,从功能需求出发,探索和寻找一些合乎情理的“小意外”。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良的工艺,在天然的美感之外赋予其一些情感和性格。 我们定义自己“一半设计师,一半匠人”。设计师的职责是解决问题,让一件物品的功能和形式相匹配,并且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匠人,则需要控制每一件器物、每一个细节的完美呈现,并不受其它干扰,坚守这份执着。慢慢的把手中的木头塑造成自己想要东西,过程很美妙,益处在于发现了工艺之美在于自然而然,顺乎形势。越是直白简练的工艺,越容易展现材质之美、器物之美。这是令人着迷的东西。当你把它们捧在手心的时候能心生一丝暖意,那就是我们最满足的事情。 手作造物,是一种生活方式,按自己的需求定制,也行不够精美,却有独一无二的美,用自然的材料,感受自然与手温相织,诞生一个有生命的器物,沉静的时光,在造物中消融...也许是独享的静谧,也许是三五同好边制作边海阔天空...至简竹造,愿与你一起,与自然相织,用双手制作带有温度与时光的生活器物。 无山艺术设计工作室成立于北京。创始人系电影专业、动画创作、美术设计出身,并从事美术与设计教育,拥有活跃的创意思维和成熟的设计执行能力。 我们着力将传统美学、器物造型与现代生活需求、审美习惯紧密结合,创造兼具典雅审美和实用性的设计品,诠释现代中式生活美学和品质生活需求,致力打造一流的设计师品牌。 无山艺术设计追寻审美的极致方向,在简约、繁琐、朴素、绚丽中寻找有和无,用现代感演绎传统、设计结合自然,为用户带来空灵、典雅、安静的“无山”心境。 鸡在十二生肖中名列第十,与十二地支中的“酉”相配。百鸟之王凤凰以鸡为基本造型,《山海经》说到凤凰,更称“其状如鸡”;《太平御览》录:“黄帝之时,以凤为鸡。”凤凰是吉祥之鸟,鸡也如此,具有辟邪逐妖的功能和吉祥如意的寓意。不仅如此,结合《玄中记》中桃都山的传说、尧帝化身重明鸟、《韩诗外传》五德之禽、《山海经》太阳金鸡等神话故事,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质,在获得创作灵感之后试图在基本保留原型的前提下加入了一些新鲜的元素,使其具有更加流畅的设计感,并将其命名为“凤明”。 吾土吾生是由80后布依族青年韦祥龙在贵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创建的民艺工作坊。成立四年来开展的工艺传承项目有布依族手工色织土布、布依族枫香染、水族马尾绣三大类,以融入现代设计的日常实用产品为载体,鼓励当地少数民族妇女和青年从事传统手工艺,推出服装配饰、包、茶道布艺、家居布艺、染织壁饰、陶艺等产品。吾土吾生工作坊以收集整理黔南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手工作品为发展根基,以增加少数民族就业机会、传承传统工艺为发展目标,通过产品设计,将传统民艺融入现代日常生活。经过四年的发展,吾土吾生建立了自己的蓝染工坊,为十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可以自主设计、制作、小规模生产服装、家居布艺等产品,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在黔南州都匀地区不断的恢复、传承传统染织工艺,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文化交流与推广、提供高校学生蓝染课程的工艺实践技术支持。在区域民族文化工艺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土布生产曾经是崇明的支柱产业,有着灿烂的历史。 巧手的崇明姑娘用她独特的智慧把她们的人生过程一生的经历织在布上留给后人。在繁荣时期,全县家家户户都有纺织机。即便是如今的农村,现代的纺织业取代了土布的纺织,土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还有很多人的家里拿得出压箱底的土布和闲置的纺织机。那是因为土布仍有其独特的优势:纯天然的手工棉织的土布透气性好,冬暖夏凉。同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土布因其几百年耕织文化的深厚积淀,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而如今的布料虽比老布好看很多,但是却没有像土布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
让我们把土布文化推向世界,一起让它发扬光大。我认为土布文化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培养土布的知音,培养真正能够欣赏这种文化产品的大众爱好者与消费者。有关人士表示,我们可以在土布的设计上增加创意,让土布“洋”起来,增加其市场的吸引力,让我们的“洋”土布来代替我们现在使用的织布。还有的人建议,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民间染织工艺的优势,迎合当代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等,对传统土布进行改造,使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用“活”的表演,体现生命力及文化内涵,真正走出“深闺”。当传统和时尚结合的时候. 土布不再土可以想象一下,当土布文化褪去古老的颜色,换上了各种新颖、靓丽的色彩,我相信那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也相信那极富生命活力的土布文化,将带着我们的骄傲走向世界的舞台。 北京瑞玺艺术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深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公司。旗下瑞壐品牌致力于打造创意中国传统工笔画和苏绣技艺完美结合的艺术居家产品!我们主要做中国传统文化创意产品,力求建立推广一种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活方式, 把中国的传统美学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瑞璽坚持对传统工艺的热爱,发扬苏绣艺术,百分百手工制造,无任何工业元素。瑞璽秉承传统文化的匠人匠气精神,采用苏绣与工笔手绘的完美结合,呈现一幅幅精美的作品。瑞璽致力于传统文化复兴,传播东方的雅致生活方式。一针一线,臻于精致,静心雕琢,瑞璽出品。 千年虹关,徽墨名村,名家辈出,薪火代传。 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婺源墨厂倒闭,虹关徽墨传承戛然而止。尚逸轩度假有限公司自2013年进入虹关村保护开发古宅,立足于“本土文化生活”挖掘与传承。2014年独家宅院继志堂开业,2015年租赁并修缮清代古宅务本堂,设立尚逸工坊,将其打造成以徽墨展示与体验为主题的场所,亦兼具笔、纸、砚、印刷文化。墨黑,纸白,砚坚,笔柔,所谓“道兼黑白,术具坚柔”。我们立足本土,展示传统工艺;乐迎远宾,体验匠人精神。 徽墨之未来,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传承,二是推广。我们邀请了歙县制墨名家吴成继老师来传授传统手工徽墨制作工艺,并有四位年轻人苗学尧、苗力、高勇、薛明明,向吴成继老师学习制墨。年轻人对徽墨的喜爱和学习,是徽墨传承的希望,尚逸工坊是虹关徽墨传承与发展的一块试验田,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学习制作徽墨的行列中来,并最终复兴虹关徽墨的辉煌。 就推广而言,更重要的是与深度主题度假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亲身体验徽墨传统制作工艺,深入了解徽墨的文化背景,感知其来之不易与特色有点,让传统徽墨重新进入现代生活。保护民艺,雅逸今人,这就是尚逸工坊的责任! [远近]从2010年起,致力于发掘民艺的价值,打造以民艺文化为内核的保育体系。以点带面,活化区域经济、传播艺术文化。——整合传统村落非遗资源加以全方位开发与品牌打造,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传统文化与民间手艺体验;为学生提供基于民艺与乡村议题的社会创新培训与实践;为公众提供寓教于乐的非遗手艺体验、为亲子家庭与学校提供传统美育教育系列课程;为消费者提供有民艺灵魂的现代设计产品…… 昆曲《长生殿•梧桐雨》是雅音新赏团队制作的【沉醉东风•雅音新赏】系列昆曲演出中的二轮计划项目,整理昆曲《长生殿》后半部的景点折子戏场次,并加以编排串联形成前所未有的全新《长生殿》演出版本。 昆曲《长生殿》是昆曲大师蔡正仁先生的代表剧目,蔡先生因成功塑造唐明皇一角而有“蔡明皇”之称。由他参与整理、创排出演的《哭像》等折子戏及精华版《长生殿》可谓当代昆曲极富代表性的传世经典。《长生殿•梧桐雨》主演张贝勒是蔡正仁先生高足,蔡先生寄予厚望,希望张贝勒在现有基础上整理出新的《长生殿》版本,并亲自参与剧本音乐修订等创排环节中。 我们恪守昆曲人的风骨,秉持手艺人的操守,坚持古法打磨,整旧如新,力求制作出一台在当今舞台上立得住、唱得响的昆曲剧目。希望通过推广方案的施行,将这出剧目推向市场,精致传承、广泛传播昆曲艺术,使传统戏曲的技艺通过我们的力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地戏,俗称“跳神”,是军傩的一种,形成于明代初叶,是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人独有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的传统戏剧。 民间艺人将地戏脸子概括为文将、武将、少将、老将、女将五种脸谱,称为“五色相”。头盔和耳翅的装饰是安顺地戏脸子的突出特征。男将头盔上多以对称龙纹装饰,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有的四五对,有的多达九对。女将的头盔多用“凤盔”,纹饰有“双凤朝阳”、“凤穿牡丹”等,有些还装饰有各种各样的花纹。 在展览中,既能看到明清两代遗留的简约、大气的脸谱,也能看到揉入现代雕塑技巧,繁复精巧的现代作品。脸子雕刻的几大流派,如:西屯齐二派、周官屯派、下苑吴派,以及近代形成黄炳荣派……在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些脸子或夸张大胆,或精雕细琢,不仅仅是地戏演出中的道具,也是有观赏、收藏价值的木雕彩绘艺术品。 文化如不能造福当下造福身心,传承与否又有何意义?就像“非视觉太极”的教学,秉承传统国学文化“三才合一”之神髓,既有传统正宗的太极底蕴,又兼顾今人身心之所需,打破常规,独辟蹊径。从2010年河北三河盲校到2016年暑期“侠友心.太极梦”公益培训,侠友书院七年的积淀和播撒,“非视觉太极”目前已累计收到近三十所学校的教学反馈,看着孩子们的小小的身影一点点成长,这是这个公益项目最大的收获。 【非视觉太极】就是用心感受记忆和用身体触感平衡力量来替代眼跟视觉模仿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非视觉太极的概念最初来自万周迎老师和侠友太极书院太极助盲的教学实践,但是其一直强调的太极拳学习中的非视觉性并非限于盲人群体。 岁月枯荣,花木植物从来都是人类共同的审美源泉和情感寄托。 中国传统插花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从春秋战国时代至今,逐渐形成了六大容器、四大人群的创作和鉴赏体系。2008年,中国传统插花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传统插花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期,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民间的热忱喜爱。 东方撒艺传统插花艺术培训学校,简称“东方撒艺”,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是“中国传统插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张超先生。张超和东方撒艺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插花的研究、推广工作,多次在省级、国家级的重大活动中承担中国传统插花布置,如多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澳门回归15周年文化展演、反法西斯70周年阅兵天安门城楼布置等;也受邀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国布展演艺,屡受好评。目前经张超和他的团队亲自培训的400多名学员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既扩大了传统插花这门古老技艺的影响力,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祖国文化艺术的丰富、存续和创新做出贡献。 种 · 保护群体种 茶的滋味,是从种子埋入土壤便开始孕育的。 现代市场中应运而生的无性系茶种,或许更适应工业化时代的需求,可以让人克服自然条件限制,更易获得标准的茶滋味。然而茶如人,生长于自然,性格本天成。若想寻求自然本质的茶之味,或从茶中寻味一分乡愁,则唯有群体种能够满足。 人 · 关注老茶人 多年茶之路,梅南一直在寻找那些值得关注、令人尊敬的茶人。安徽六安金寨县的彭怀江师傅,便是其中之一。他生于金寨县麻埠镇,家中十余口都以种茶、制茶为业。彭师傅从小看长辈做茶,78年毕业后开始跟着父母学习茶技。数十年茶人生涯 |
您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微信扫一扫,关注布流行订阅号 获取更多教程及手工资讯 |
GMT+8, 2024-11-15 11:05 , Processed in 0.322897 second(s), 38 queries , Memcache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