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编自:《手巧才能心灵》
【美】:戴维·米切乐 帕特里夏·利文斯顿 著
一个三个月大的宝宝心满意足地仰面躺着,一边发出咯咯的笑声,一边舞动双手,将手指在眼前一一展开。她伸出一只胳膊,似乎要去抓住什么,头也随着胳膊的动作转了过去,眼睛追随着空中舞动的小手掌。她攥紧拳头,把它拉到嘴边,似乎要把刚才抓住的一束光放到嘴里尝一尝。她再一次放开拳头,手指一一张开,像打开一把扇子,嘴里再次发出快乐的咿咿呀呀声。
不久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在手指流畅的动作和清晰的语言表达之间,有着某种直接而活跃的联系。现在的研究又表明,智力的发展与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系主任、神经病学和内科专家、医学博士弗兰克·威尔逊(Frank Wilson)在《手》一书中说道:
我要说的是,任何关于人类智力的理论,如果忽略了手脑功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忽略了这种关系的历史起源,以及这种历史对现代人类发展动态的影响,那么它一定会起到极大的误导作用,而且毫无意义可言。
手和眼的结合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学习任务。当孩子们沿着协调能力的阶梯向上攀登的时候,他学会了在内心追踪手与人体中轴线的关系、与肩膀的关系、与另一只手的关系、与嘴的关系、甚至与脚和双眼的关系。通过这些复杂的动作,他们的内心形成了一幅坐标图,可以判断出任何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在独立运用手指之前,孩子们必须学会通过手臂将手引入视觉范围之内,然后手要伸向正确的方向,还要根据所要抓握的物体,把手调整成相应的形状,才能抓住这个物体。这些任务完成之后,孩子就做好了准备,可以接收直立行走时所要体验到的所有视觉和空间信息了。
当眼睛的探索和手的动作取得了协调,触觉和视觉就结合到了一起。小孩子向着他感兴趣的物体伸出手去,不同感官的协调由此开始。他们一次次地重复着,不断努力地把物体拿到眼前来,动作变得越来越流畅。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动作感(本体感觉)开始与另外两种感觉结合。
眼、手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始于婴儿时期,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一生。各种感觉彼此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日臻完善,给每个人的生命带来鲜明的特征,就像是我们送给他人的礼物上的签名。
鲁道夫·斯坦纳在关于精神生理学的一些著作中含蓄地表达出他的一种想象:人的发音器官是整个人体结构的一个微观缩影。整个物质身体犹如宇宙体系说出来的一个“词”,物质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由宇宙世界的音调创造出来的。于是,动作就成了地上的“词”,并演变为充满思想的句子。
很多人通过大脑中的反射研究了肌肉和神经活动所发出的音调。在感统试验中,关于肌肉动作的描述性词语会使人产生一种美妙音乐穿透整个身体的感觉。一个人可能具有音调优美的肌肉系统:低音调(缺少张力)的肌肉系统或高音调(张力亢进)的肌肉系统。有趣的是,有机体障碍的孩子在肌肉音调方面多半也存在困难,其语言模式也相应地反映出这些情况。
埃尔佛雷德·鲍尔(Alfred Bauer)博士发明了一种“手音”治疗法,用人智学的方法来治疗语言和其他障碍。运用这种方法,治疗师用手轻轻触摸患者身体,帮助对方恢复说话的声音和节奏。治疗师可以感受到痉挛的肌肉渐渐放松,患者的语言器官恢复或首次找到一种流利的感觉。这是因为手的动作激活了语言系统中的动作记忆。我们再次发现,语言感和思想感是和手的动作密切相关的。
如今,很多学校都感受到了华德福手工课程中所蕴含的智慧。例如,教师们发现,有的学生织棒针时喜欢把线拉得很紧,这样的孩子写的字也往往挤在一起,在生活中,他们的心灵也总是呈现出一种紧张的状态。如果老师注意到这一点,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手工课就能发挥出治疗的作用。另外,如果需要通过某种干预才能使孩子和周围的环境达成和谐的关系,手工也能在这样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做手工可以使学生的意志(工作行为)和感情生活建立紧密的关系,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这种活动也有助于培养清晰的语言能力。而说话或语言感通常被称为人类特有的能力,被认为是智力的体现。
神经心理学家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当视觉、触觉和本体感受系统相互依赖、彼此配合时,大脑反映正确信息的能力会增强,人们也可以更好地把内心体验和外部世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这种思考能力也称做“概念形成”能力,它取决于手的姿势的运用以及语言的习得。俄国语言学家威格茨基(Vigotsky)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
孩子们的说话能力会经历缓慢的质变,最初从属于物体的字词渐渐被熟练驾驭,被组合在一起,正如他们现在能够熟练驾驭实际的物体,把物体本身组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如果仔细体会威格茨基所说的话,那么就手工而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双手不停地工作,把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我们想象中的东西,负责发展精确的语言艺术感觉的大脑部位也将获得很好的发展。
作为一个教师,我知道词法的学习涉及到顺序感,涉及到如何使用正确的动词时态去表示动作的时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按顺序描述出动作,那是因为他通过内心的画面“进入”到了动作当中。这种想象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内在的空间感,在这个空间中,动作过程在时间中展开。通过不断重复的动作,孩子能够在空间中建立时间。这种能力是阅读理解、说明文写作、数学题演算等各项能力的基础。
空间和时间究竟如何通过手的使用而结合在一起呢?秘诀在于左手和右手在同一时间既彼此对立又相互合作。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孩子使用右手来做事情,那么左手就用来扶住物体。扶住物体需要对所扶的物体有视觉和空间感。通过感觉物体的整体构成(空间组成),负责分析和行动的右手按时间顺序操作,改变空间中的物体。如果愿意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只手拿住盘子、另一只手负责把盘子清理干净的情景。两只手相互配合,通过一系列次序分明的动作,将空间中的物体改变了。
当一个人执行计划好的动作时,如果我们能够潜入他的神经通路,感受一下沿着胼胝体前进,以及在胼胝体间来回穿越的数量巨大的大脑活动,我们可能会好奇,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这些通道究竟是如何建立的?人们势必要问:“人脑左、右两个半球的连接取决于身体活动吗?”我并不认为脑部活动的效率完全取决于有计划的动作。不过,很多研究都表明,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动作和大脑的效率或可塑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一个孩子试图记住某个单词的拼写时,他要在一个脑半球中搜寻这个词的视觉形状,然后使用另外的大脑区域把这个形状转移到纸上,或变成声音,这就需要通过神经通路进行神经传递。神经通路在两个脑半球之间来回传递信息,通过许多互相关联的脑部中心,对信息进行处理。
神经通路要反复“练习”或使用才能提高效率。它们就像电线一样,电线必须包在绝缘体里,否则就会短路。神经通路的绝缘体叫做髓鞘质,髓鞘质随着反复使用而增厚。因此你可以说,通过身体的动作,大脑重复和记忆这些动作的能力将得以增强。星芒体如何在以太体上留下印记?其秘密就在这里,而记忆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整个动作系统中,手的使用堪称至高无上。孩子们的姿势必须稳定,才能通过胸骨和锁骨,随着关节的转动,再沿着手臂的长骨,将动作准确传递到腕部和手指的韧带及小骨头。这一连串的活动反映到脑中,就可以建立和强化顺序学习的矩阵。
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内研究学习问题的研究者们提到了眼手互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发现,有意义的活动能够促进脑部功能的稳定和完善。一个人去国外旅行的时候,即使不会说那个国家的语言,也可以通过手势、身体的姿势和面部表情来和别人交流。这是因为意义(倾注着情感的概念)是通用的。
当孩子们接受学习能力测试和成绩测试时,当测试方式本身对孩子来说没有意义时,测试者总是会提到上述事实。众所周知,如果测试中要做的事情对于被测试者来说缺乏内在的意义,成绩是不会太好的。
想象一下做手工的体验:在脑海中想象出作品的样子,选择材料、颜色、大小、形状等,知道自己要制作的东西是有用的,对于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怀着想要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的迫切愿望,想象着作品完成之后的样子,顺序分明、经过精心计划的动作,这一切构成了全部必备条件,使我们的手和眼能够热情地创造出令我们身心愉悦的物品。与此同时,我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